尊龙凯时科技有限公司-鲸鱼耳垢分析研究领导者

尊龙凯时科技有限公司 | 全球鲸鱼耳垢分析领导者 | 30年科研积淀 · 10000+样本数据
尊龙凯时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邮箱:szxinxing168@163.com
电话:0755- 2877 8448
地址:深圳市龙华新区大浪街道元芬工业区 在线咨询

行业研究

它们的数量正在锐减:海上大熊猫去哪儿了?

发布日期:2025-08-22 04:43 浏览次数:

  

它们的数量正在锐减:海上大熊猫去哪儿了?

  大家或许都听过“中华白海豚”这个名字。它们是生活在中国东南沿海的一种珍稀海洋哺乳动物,体色会从灰色慢慢变成粉红色或白色,被称为“海上的微笑天使”。

  在阳光下看见它们跃出水面,那一刻的美丽足以让人心醉、欢呼。可遗憾的是,这些自古以来的沿海“居民”们,正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红色名录中,中华白海豚已经被列为“易危”物种。全球总数估计在5000多头,而其中一半以上都生活在中国。换句话说,中国是它们的主要家园。

  以珠江口为例,这是全世界最大的中华白海豚种群,但哪怕如此庞大的群体,每年也以2.46%的速度在减少。

  至于一些小种群,情况更令人唏嘘。福建宁德只剩下6头,汕尾只剩下2头。还有一个种群只剩下个位数,这几乎就是灭绝的边缘。

  海洋看似宽广,可对白海豚来说,真正能栖息、能繁衍的空间正在被一寸寸蚕食。

  近几十年,中国东南沿海的经济发展速度惊人。沿海大城市纷纷扩张,港口、码头、跨海大桥、工业区、旅游区……一波又一波的围填海工程,把原本属于白海豚的浅海栖息地占去了。

  想象一下,本来它们有一片舒适的“海上客厅”,可以自由活动,可突然间被推平、填掉,变成了水泥地或者工厂。这样的冲击,就像有人把你熟悉的家园连根拔起,让你无处安身。

  随着港口和航道的建设,海面上的船越来越多。货船、渔船、旅游船、快艇……川流不息。它们不仅带来了风险,比如船只螺旋桨对海豚的撞击伤害,还制造了大量的噪声污染。

  要知道,白海豚并不像我们这样依靠眼睛看世界,它们主要靠声呐系统去“听”和“感受”。噪声就像是一片混乱的干扰信号,把它们的交流、觅食甚至繁殖都打乱了。想象一下,你天天生活在工地中央,耳边永远是电钻、汽锤和轰鸣的卡车,你还能好好说话、安心吃饭吗?这正是白海豚所面临的处境。

  此外,沿海的近岸养殖业也在快速扩张。大片海域被切割成网箱、养殖塘或者防波堤,把原本连续的海洋切成一块块“拼图”。白海豚需要的是开阔、连通的海域,它们会随着食物资源和季节变化而迁移活动,可如今,它们就像被困在迷宫里,到处是阻隔,到处是陷阱。

  更糟糕的是,海水质量的变化也在悄然影响它们的生存。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化肥和养殖排放物,不断流入近海,带来了重金属和有害物质。这些污染不仅破坏了海洋环境,还通过食物链积累,最终进入白海豚体内,导致它们的免疫力下降、繁殖能力减弱。科学家在一些搁浅的白海豚体内,检测出高含量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这就好比它们的身体一直在“吃毒药”,长此以往,种群健康自然难以维系。

  再加上白海豚本身的生物学特点,它们并不是繁殖力很强的动物。雌性怀孕一次要十一个月,产下一头幼豚后,还要花费三到四年抚育。换句话说,它们的“生育速度”远远赶不上“消亡速度”。幼体本来就脆弱,能否存活下去更是难说。如果再叠加上人类活动的干扰,很多小海豚还没长大,就可能失去了母亲,或者找不到安全的环境生存。

  所以,当我们说“白海豚正在消失”的时候,不是因为它们不够坚强,而是因为外部环境变得太严酷。家园在缩小,噪声在增加,食物被污染,活动被阻隔,再加上繁殖周期长,种群就像被层层锁链拖拽,很难有喘息和恢复的机会。

  其实,早在2017年,我国就出台了《中华白海豚保护行动计划》。计划里目标很明确:希望在2021年之前,遏制白海豚数量下降,并扩大保护区范围,让它们有更完整的生活空间。可是几年过去,保护成效并不明显。这主要和现实条件有关。

  首当其冲的,是资源问题。保护白海豚需要大量资金和人力。科研团队要进行定期普查、长期监测、个体追踪,甚至还需要船只、无人机和专业设备。这些都需要稳定的经费支持,但现实中科研经费有限,很多计划只能部分执行。比如原本打算一年内普查几次,可能最后只能完成一两次。数据不够全面,就很难判断白海豚的真实状况,也难以针对性地制定保护措施。

  在信息传递方面,目前很多科研数据都存在于专业论文和报告中,普通人很难接触和理解。这就造成了科研和社会之间的脱节。科研人员掌握的数据很专业,但公众看不到,也不知道如何参与保护。结果就是,保护行动往往停留在实验室和文件里,普通民众缺少参与感、紧迫感。

  另外,保护方式过于单一也是一个问题。过去的做法主要是政府划定保护区、出台相关政策和限制开发。这些措施当然必要,但不够全面。白海豚活动范围广,面对的威胁包括船只交通、噪声、污染和渔网、螺旋桨撞击等等,如果只靠海洋保护区、禁渔政策,效果是有限的。

  从社会参与度看,目前,中华白海豚对大多数人来说比较陌生,很多沿海居民甚至从未注意过它们的存在。物种保护如果只依靠科研团队和少数机构,很难形成持续的力量。相反,如果能够发动更多人参与,比如渔民、船员、潜水爱好者甚至沿海居民,保护才可能更有成效。

  换句话说,白海豚的保护不能只靠几个专家和少数机构,而是需要一种新的方式,让更多人能够看见、理解,并且行动起来。

  要保护白海豚,首先必须知道它们到底还剩多少,分布在哪些地方,情况是不是在恶化。

  这就是“种群普查”的意义。普查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借助普查,科学家能得到白海豚的数量、分布范围、年龄结构等核心数据。

  如果普查发现数量在持续下降,就说明现有措施可能不够,需要加码保护;反之,如果数量稳定或回升,那说明努力有了回报。更关键的是,普查能帮科研人员识别出哪些是高危种群。比如福建宁德和汕尾的数量极少,普查结果会提醒大家,资源应该优先投向这些地方。

  普查不仅是统计数字,更是保护工作的指南针。没有它,所有的行动都可能是“摸黑前行”。

  别小看这一点,这其实是靠照片识别技术完成的。每头中华白海豚的背鳍、伤痕、斑纹都不一样,就像我们的指纹一样独特。通过这些特征,研究人员可以为它们建档,从而长期追踪。

  有了“身份证”,就能深入研究个体的生活习性。我们可以知道它常在什么区域活动,它的社群关系如何,是母子对还是群体伙伴。还可以观察它的迁移模式,以及它如何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

  更重要的是,这种长期记录能反映它们的健康状况。如果哪只海豚身上的伤痕恶化,或出现异常的斑点,研究人员就能及时发现风险,必要时提供救助。

  “身份证”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作用。如果一头海豚不幸搁浅、或需要救护,档案能立刻告诉我们它的基本情况,所属种群、年龄、健康史,从而帮助制定更科学的救助方案。与此同时,对搁浅个体的调查也能揭示种群面临的真实威胁。可以说,这一技术让白海豚的保护更有针对性、更精准。

  其实,它并不是另一个单纯的科研计划,而是尝试用数字化工具和公众力量结合的新方式。第一阶段,团队把14年来的白海豚监测数据整合起来,覆盖五个主要种群,收录了3187头个体、三万多张照片,并做成了数据可视化的展示。与此同时,搭建了一个网站和小程序,把种群动态、威胁因子、保护证据这些信息都整理好,初步建立起一个可供公众和研究者尊龙凯时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使用的平台。

  第二阶段,他们的重点是转译和传播,让专业数据走出实验室,进入大众视野。他们计划开设公众号,写通俗易懂的文章,让更多人了解白海豚的处境;同时升级小程序,把功能做得更完善,不仅能看信息,还能参与互动,比如开展“豚口普查”活动,让公民科学家参与数据收集。更进一步,还要把这些证据转化为实际的行动,推动政策制定和机构合作。

  iDOLPHIN设想了三年的目标。第一年是打基础,搭建传播平台、完善数字工具、开展首次“豚口普查”,并在年末发布一份年度观察报告。第二年则是扩大影响力,增加视频号,拓展公众参与的品牌活动。第三年,重点是形成一个稳定的保护网络,不仅包括科研机构和政府,还要吸引社会企业、滨海社区和更多公众,让物种保护不再是孤立的项目,而是持续的、广泛的行动。

  过去的保护方式,更多是专家的工作,普通公众只能在新闻里看到结果。iDOLPHIN则是把保护“拉近”到每个人身边。

  就像修一条大河,不能光靠上游的人筑坝,而是要全流域的村庄、工厂、政府和环保组织都参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守护住这一条河。保护白海豚的道理也是一样。

  中华白海豚的命运,正是我们与自然关系的一面镜子。白海豚生活在近岸海域,它们的健康状况,正是海洋生态健康的晴雨表。如果它们还能生存繁衍,说明这片海域的环境、鱼类资源还算良好。如果它们活不下去,那就意味着生态系统出了大问题,直接影响到渔业、影响到我们餐桌上的海鲜,也影响到沿海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查看更多 >> 推荐资讯

联系方式

科研合作热线

400-820-8820

邮箱:research@zunlongtimes.com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李冰路67号

关注尊龙凯时官方微信

Copyright © 2025 尊龙凯时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30386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