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迎来80周年。这场跨越14年的艰苦卓绝斗争,不仅是中华民族由危亡尊龙凯时官方网站走向复兴的转折点,更是全人类正义战胜邪恶、光明驱散黑暗的壮丽史诗。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我们以多元视角回望烽火岁月,以当代实践传承抗战精神,以全球视野守护和平愿景。
1931年至1945年,中国人民以3500万伤亡的惨痛代价,牵制并歼灭日军155万余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贡献了亚洲主战场的力量。从“九一八事变”揭开抗战序幕,到台儿庄战役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从百团大战彰显敌后战场韧性,到《义勇军进行曲》响彻大江南北激发全民斗志,无数英烈用生命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大义。
这场胜利重塑了国际秩序:中国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以大国姿态登上世界舞台,加速了殖民体系的瓦解,推动了全球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正如王毅外长所言,中俄作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两大支柱,其历史贡献“为战后和平奠定了基石”。
薪火相传:全国多地开展慰问抗战老兵活动,如北京新四军研究会联合企业向243位老战士赠送价值300万元的高科技慰问品,96岁老兵储渭感慨:“铁军精神永不褪色”。四川、云南等地组织百岁老兵重返松山、腾冲战场,青年志愿者聆听老兵口述历史,形成“活历史”与“新生代”的跨时空对话。
南京市将军山中学通过“解密大刀技艺”主题活动,邀请老兵陈岩复原29军“破锋八刀”绝技,刀背28道锻痕象征抗战岁月,让学生触摸历史的温度。广州越秀区千名师生在烈士陵园开展“行走的思政课”,港澳学子与内地青少年共同献词《烽火丹心,映照羊城》,以云端祭奠延展红色教育的边界。
重庆举办“抗战故地探访”系列活动,革命后代重走北碚、沙坪坝等抗战遗址,通过沉浸式体验还原历史场景。四川打造“抗战文旅”品牌,整合文物、遗址资尊龙凯时官方网站源,吸引海内外游客探寻民族精神密码。
抗战胜利80周年的纪念,亦是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契机。针对日本右翼篡改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等行径,中国学者持续发布多语种《抗战白皮书》,联合国际力量捍卫二战成果。中俄等国通过跨国档案展、联合学术研究,重申反法西斯同盟的历史意义,呼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抗战精神的内核——坚韧不屈、团结御侮、追求正义——早已融入民族血脉。它不仅是汶川地震中的“托举生命之手”,更是新时代科技创新、脱贫攻坚的精神动力。陈昊苏在纪念诗作中写道:“百年奋斗堪珍惜,世纪新征再立功”,道出了从历史中汲取力量、于变革中开创新局的深刻哲理。
站在2025年的时空坐标上,我们既需以庄重仪式缅怀先烈,更要以实干践行“强国有我”的誓言。从“铁军传人之声”音乐会到“抗战文物数字藏品”,从区块链技术守护英烈记忆到元宇宙空间传承红色基因,多元创新的纪念形式正将抗战精神转化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正如云南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的誓言:“从抗日救亡到民族复兴,精神永在血脉奔涌”——这既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未来的召唤。
400-820-8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