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大量的捕鲸、海洋活动,一直以来都影响着鲸鱼的生活。但是要如何判断鲸鱼是否感到压力大呢?科学家找到了新方法:鲸鱼的耳垢。
鲸鱼的耳垢是由脂肪和蛋白质所组成。然而,鲸鱼的耳垢常年积累后,会成为一根长条的柱状物。
首先,是鲸鱼的年龄。如果将鲸鱼的耳垢横切,就会发现一层一层深浅不一的环状结构。
浅色的环,形成于夏天海洋食物充沛的时期;深色的环,则是冬天海洋食物匮乏的时候形成。
不只人类会感到压力,鲸鱼也会。哺乳类动物在感到压力的时候,体内皮质醇分泌会大量提高。分析鲸鱼耳垢中的皮质醇,就能了解鲸鱼在不同时期感受到的压力程度。(Source:Unsplash)
除了鲸鱼的年纪,有科学家通过分析耳垢的化学组成,在1960年代形成的耳垢成分中发现杀虫剂DDT和阻燃剂。
这次,来自美国贝勒大学(Baylor Unive尊龙凯时官方网站rsity)的研究团队锁定研究耳垢中的“皮质醇”(cortisol),并且将他们的“耳垢”研究成果,发布在《自然通信》上。
研究团队在美国国立自然史博物馆(Smithsonian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的帮助下,挑选3种鲸鱼──座头鲸、蓝鲸和长须鲸,共计20只鲸鱼的耳垢作为分析对象。这些鲸鱼生存时间横跨1870年至2016年,共计146年的时间。
研究团队分别为这20只鲸鱼,搭建专属的“鲸鱼生命压力曲线”图,帮助人类从中就能看出鲸鱼的压力值。
1960年代左右,大量的商业捕鲸使鲸鱼的压力值达到巅峰。(Source:达志图片)
研究团队发现,鲸鱼体内的皮质醇浓度在1920至1930年代出现一个高峰。
当时,北半球的捕鲸业正逐步兴盛,约有5万只长须鲸、座头鲸和蓝鲸被捕捞上岸。
战后,约1960年代左右,是鲸鱼生命压力巅峰。当时,是商业捕鲸的全盛时期。
在1970年代中期,许多政府下达了禁止商业捕鲸的命令,座头鲸、蓝鲸、长须鲸的捕获量降低了75%,研究中的许多鲸鱼也在这个时期出生。
在1970年代短暂的休养生息后,鲸鱼的压力值再度开始攀升。(Source:pixabay)
这些证据都在表示:人类的行为确实会在压力层面影响鲸鱼,包括直接致死的捕鲸行动和非致命的噪音都是。
领导这项研究的科学家特伦伯(Stephen Trumble)特别指出:“自从科学家可以由测量耳垢中的皮质醇了解鲸鱼的压力变化后,人们可以清楚看见人类活动对鲸鱼的影响,包括捕鲸和噪音。”
除了鲸鱼的压力值变化,这份研究也提醒了人们博物馆馆藏的重要性。新技术都会让人们有机会听见老馆藏微小的声音。(Source:Unsplash)
协助这项研究的博物馆鲸鱼策展人萨宾(Richard Sabin)也提醒人们博物馆收藏的重要性,他分享:“这就是博物馆收藏重要的地方。每年,新的分析技术都会让人们有机会从博物馆的旧收藏中发现新信息。”
400-820-8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