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科技有限公司-鲸鱼耳垢分析研究领导者

尊龙凯时科技有限公司 | 全球鲸鱼耳垢分析领导者 | 30年科研积淀 · 10000+样本数据
尊龙凯时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邮箱:szxinxing168@163.com
电话:0755- 2877 8448
地址:深圳市龙华新区大浪街道元芬工业区 在线咨询

行业研究

沧海观鲸|他山之石:全球蓝鲸集群实践之首尔-仁川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发布日期:2025-05-08 09:22 浏览次数:

  

沧海观鲸|他山之石:全球蓝鲸集群实践之首尔-仁川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蓝鲸集群”由赛迪顾问识别而出,代表着全球产业集群建设的最高水平。其综合规模世界领先、前沿创新能力蜚声国际、要素资源高度聚集融通,是重塑全球产业格局的关键力量。首批蓝鲸集群共七个,遍布亚、美、欧地区,产业辐射全球170余个国家及地区,创新成果独揽全球1/4,合计经济体量超4万亿美元。

  首尔-仁川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在三星、海力士、LG等领军企业的带领下,形成了全球范围内首屈一指的电子信息产业制造能力,造就了“弯道超车”的“汉江奇迹”。

  首尔-仁川集群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最早由美日半导体厂商投资建设组装基地而开始起步。20世纪80年代,韩国工业贸易部电子委员会的工作组提出了“1981计划”,旨在发展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通讯设备和电子元件四个核心领域。在1982年至1986年的五年计划中,韩国投入半导体产业的资金达到了近98亿美元。这些资金主要用于新建工厂、购买原材料和设备、开发新技术等方面。

  进入20世纪80年代,美日贸易摩擦不断,加之出于成本考虑,以美国为核心等发达国家开始陆续向韩国大规模转移半导体产业。在此期间,韩国受到了美国在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援助,并充分发挥了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来料加工,首尔地区以记忆芯片、二极管、三极管等产品为核心的半导体产业初现雏形。首尔作为韩国制造业核心,充分吸收了国际产业转移成果,三星、现代、LG等一批企业以DRAM芯片大规模生产为契机,逐步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造就了“汉江奇迹”的起步之路。

  20世纪90年代,韩国政府推出了扶持半导体产业的十年规划,并形成了“政府+大财团”的发展模式,提升了研发资本集中度,降低了研发失败风险。一方面,政府以每年递增25%的速度对半导体技术研发进行持续投入,举全国财政之力克服产业发展初期因巨大投入导致的企业财务损失。另一方面,以三星集团、现代、LG为代表的核心企业同步加大研发投入。1993年,三家公司均跻身世界半导体公司投资TOP 10,三星电子投资15.4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英特尔;现代设备投资约7亿美元,居第六位; LG ① 投资约6亿美元,居第十位。在领军企业的带领下,1992年韩国DRAM制造水平与美日等发达国家同步,并于1994年开发出256M DRAM芯片,成功实现反超。

  然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首尔地区众多企业陷入经营危机。面对这一局面,以三星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开展了“集中”策略,即退出自己不擅长、没有发展前景的领域,集中发展核心业务。例如,三星舍弃重工业的建设机械部门、物产的流通部门等12个部门,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集中于发展潜力较大的半导体领域;海力士出售非存储芯片业务,缓解自身债务压力。20世纪末,“集中”策略成效凸显,三星一跃成为了韩国第一大集团,同时成为了世界半导体领域的重要领导者。自此,半导体成为了韩国“第一出口产品”。1999年,韩国半导体产品出口额达到203亿美元,占韩国出口总额的14.1%,在全国总贸易顺差中占比达16.7%。

  进入21世纪后,首尔-仁川地区电子信息企业实施了“多核”投入战略路线,即围绕半导体等核心业务,开展适度多元化,加大在消费电子和通信领域的布局,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覆盖领域更加多元、产业生态更加完善。以三星为例,在开发出世界最小型CDMA移动电线年推出集蓝牙、视频摄录等尖端技术于一身的D508手机,2007年手机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二。如今,三星电子信息业务已经涵盖电子元器件、消费电子、信息通信设备、智能终端设备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电子信息产品谱系。LG集团则积极拓展消费电子领域,2004年推出全球首款55英寸液晶电视,2005年推出了全球首款71英寸3D等离子电视,已成为全球家用电器领域领军企业。

  在首尔-仁川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有为政府和领军企业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加之园区为产业集聚发展提供了优渥土壤,为其在全球电子信息领域领跑全球提供了坚实支撑。

  在首尔-仁川集群发展过程中,政府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以半导体为核心,强力推动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壮大。

  从供给侧看,为电子信息产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政策支持。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政府陆续推出了《半导体工业扶持计划》《半导体扶持具体计划》《电子产业长期培养计划》等一系列电子信息产业扶持政策,明确提出将通过提供优惠贷款、减税、外汇贷款打包以及限制新企业进入等全面政策保护本土电子制造业的发展。韩国政府通过控制、限制进口及外资以保护电子行业及相关企业的发展。针对进口电子信息等相关产品,执行高关税的贸易保护措施,同时严格控制外汇和限制外国投资,直到1984年7月,韩国才撤销外资不得超过50%的规定。1994年,韩国又推出了《半导体芯片保护法》,并指定芯片技术为影响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技术,致力于高度保障其技术研发力度及知识产权。在城市层面,首尔及仁川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便开始着力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支持电子信息标准认证与核心技术开发,并为半导体材料、零部件、设备企业的研发活动提供了公共科研服务平台,推动了集群创新能力整体提升。

  从需求侧看,国内外两端发力扩大市场。拓展国外市场方面,韩国是典型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因而将产品出口作为国内生产的一个硬性标准,鼓励企业提升技术水平,以出口国要求为导向完善产品体系。扩大国内市场方面,在第二次石油风波与韩国1979年的10.26事件叠加冲击下,1980年初韩国经济增长和电子信息产业期遭遇了严重危机,经济增长率为-3.7%,失业率为5.2%,通货膨胀率达到28.7%,诸多大型企业负债率居高不下、生产经营遇阻。韩国政府为了提振经济,1980年8月,开始允许销售彩色电视机,并大规模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彩电使用,同时限制特定进口,禁止进口可用国产产品替代的品种,力图全面打开国内消费端电子产品市场。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推动下,首尔-仁川地区乃至韩国电子信息产业才得以“起死回生”。

  20世纪70年代起,首尔及仁川地区涌现了一批大型企业集团。以三星集团、SK集团为代表的龙头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与前瞻预判产业周期,实现了快速崛起。

  重视研发投入,为电子信息产业抢占先机。作为集群发展的关键“领头羊”,以三星等为代表的大型企业对不计成本进行研发投入。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三星电子几乎年年报亏,股权资本全部亏空。2022年,三星电子研发支出为24.9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361亿元),同比增长10.3%,研发投入占比为8.24%,约是韩国全社会研发强度的两倍。此外,龙头企业还注重产学研协同合作,提升研发水平。例如,三星联合韩尊龙凯时科技国电子通信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对4M DRAM进行技术攻关,极大推动了韩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LG在世界范围内与韩国釜山大学、韩国科学技术院、美国加尊龙凯时科技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科研机构开展广泛科研合作,在6G、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领域广泛吸纳全球研发成果。

  抓住产业周期机会,逆向投资策略助力快速扩张。以三星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多次发起“逆周期投资”价格战,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DRAM制造商。第一次“逆周期投资”始于20世纪80年代,全球半导体业步入低潮,英特尔退出DRAM行业,NEC等日企大幅削减资本开支。在此背景下,集群内企业逆流而上,取得积极成效。SK海力士通过OEM代工的方式,从美国德州仪器等企业获得了关键技术,并于1986年完成64K DRAM量产;三星积极扩大产能,并开发更大容量的DRAM。第二次“逆周期投资”是在1996-1999年期间,全球DRAM的年销售额呈现负增长态势,与日立、NEC、三菱、东芝不同,三星在此时积极兴建四个分厂,为产业复苏做准备;SK海力士积极投入开发,先后研发出1G SDRAM、64M DDR SDRAM等世界领先产品。至此,全球DRAM领域巨头只剩下三星、海力士和美光,其中三星和SK海力士两大巨头共同占据全球75%的份额。

  产业园区是首尔-仁川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早在20世纪60年代,韩国政府为了支持出口驱动国家产业战略,制定了《出口产业工业园区建设方案》,建立韩国九老出口产业园区(现为首尔数码产业园区),为首尔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发展环境。此后,首尔发挥首都政策优势,加快构建首都圈南部“半导体超级集群”,进一步夯实半导体产业基础。2023年,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发布《国家尖端产业带建设计划》,提出建设15个国家产业园区,其中投资34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87万亿元),将首尔都市圈打造成为世界最大规模的“尖端系统半导体集群”。而仁川市致力于打造“韩国硅谷、初创企业圣地”,由政府组织专家制定特色园区培育计划,申请由中央政府推动的特色园区与基础建设公开征集项目,其中2021年2月开放的“创业园”被冠以“全韩最早、最大、最佳”头衔,在创新创业方面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

查看更多 >> 推荐资讯

联系方式

科研合作热线

400-820-8820

邮箱:research@zunlongtimes.com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李冰路67号

关注尊龙凯时官方微信

Copyright © 2025 尊龙凯时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3038635号-1